当前位置:首页 > 25 > 正文

奇趣分分彩:广场舞救不了老年人,力量训练才是抗衰正道

  • 25
  • 2025-11-16 07:12:07
  • 6
摘要: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 跑步有毒跑步有毒 ,作者:跑步有毒,题图来自:AI生成...
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 跑步有毒跑步有毒 ,作者:跑步有毒,题图来自:AI生成


在谈举重时,人们常会提起克罗顿的米洛——2500年前的希腊摔跤手。传说他每年买一头刚出生的小牛,每天扛着它走上体育场台阶。小牛越长越大,他也因此越来越强壮,最终能扛起一头成年牛。


奇趣分分彩:广场舞救不了老年人,力量训练才是抗衰正道


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运动机能学临床副教授曼恩博士表示,这个古老故事的本质就是现代力量训练的核心:渐进式超负荷——慢慢增加重量、次数或难度,让身体在可承受范围内持续变强。


谈到健身,我很难不想到我父亲动不动发给我的一些来源不明的小视频,内容差不多都是在讲,哪个健身博主被检查出患了绝症,哪个健身名人英年早逝,哪个运动达人意外去世……他的用意是劝告我不要运动太多。


他的建议是正确的。但也并不意味着“生命在于静止”。


我无法跟他详细解释,这些人出事的原因并非健身和运动,而是另有原因。尤其是那些肌肉块头大得不正常的健美人士,基本上都正在或曾经持续服用过各种合成代谢类固醇(anabolic steroids)及一整套辅助药物体系。


合成代谢类固醇、生长激素(HGH)、胰岛素、用于比赛前快速脱水的利尿剂、甲状腺激素、抗雌激素药物,以及控制水钠平衡的药物。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健美选手常死于心脏骤停、心肌病、肺栓塞、心梗,看起来是突然发生,其实是多年累积的恶果。


但无论中外,行业里懂的人往往心照不宣,原因很现实,这里面存在复杂的商业利益,包括品牌赞助、营养品代言、健身课程销售,都依赖他们可以展示出来的肌肉大小。绝大多数人声称自己的肌肉是自然练就的,实际上是在用药。另外,媒体也会误导,喜欢把大肌肉和刻苦训练绑在一起,构建简单因果关系,掩盖了真相。


一旦有人去世,死者家属往往不愿公开其药物使用史,导致公众长期坚信,是健身把人“练死”的。如今,加上充斥网络的短视频,谬论流转于社交平台,我父亲的担心可以理解,绝大多数人不可能了解如此复杂的行业内情。


今天不谈跑步、散步、骑车这样的有氧运动,只谈力量训练,只谈对老年人来说,力量训练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、血压和骨密度,并降低腰痛的风险。所有这些,离不开“米洛式”的循序渐进。


奇趣分分彩:广场舞救不了老年人,力量训练才是抗衰正道

训练生涯中的力量曲线


“无论你是足球队的 10 岁孩子、对健身感兴趣的 30 岁人士,还是试图降低跌倒风险的70岁老人,都需要某种类型的超负荷运动”,新泽西学院健康与运动科学教授艾弗里·费根鲍姆说。


如果你连续几周都举同样的哑铃,重复同样的次数,你的锻炼就会进入平台期,肌肉量不再增长。超负荷训练不一定需要负重,你可以徒手开始,但负重会更有益处。


在美国,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健身房已有涌现。


每个周五清晨,底特律郊外的Greysteel健身房里,动感的音乐混合着杠铃碰撞的声音。84岁的安·布扎德系好举重腰带,走到杠铃前,深吸一口气,屈髋、发力,170磅的杠铃被稳稳举起。这个重量相当于一台中型冰箱,而她完成得行云流水。更让人惊讶的是,她74岁才开始练举重。


十年前,作为退休护士的布扎德发现自己连跪下再站起来都很困难。作为独居的寡妇,她必须做点什么来保持独立生活的能力。儿子推荐了Greysteel,这是一家专为老年人提供杠铃训练的健身房。十年过去了,她不仅能自如行动,还能跨州旅行去看望孙子。她的目标是重回2018年的个人最佳纪录:硬拉204.5磅!“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,你就能完成很多具有挑战性的事情。”布扎德说。


大多数人对老年人运动的想象是什么?散步、太极、广场舞?这远远不够。真相是:随着年龄增长,人每年会损失3%—8%的肌肉量。60岁以后,这个速度还会加快。这种现象叫“肌肉减少症”,它会让跌倒风险增加、骨质疏松、代谢下降、慢性疾病风险上升,最终让人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。


而力量训练,是唯一被证实能有效对抗肌肉流失的方法。


Greysteel的创始人、65岁的急诊室医生乔纳森·沙利文解释了这个道理:更强壮的肌肉和骨骼,与更长的寿命和更健康的身体息息相关。大重量杠铃举重训练已被证实能够增强力量。如果将这两个理念结合起来,那么,随着年龄增长造成的衰退或许就并非那么不可避免了。


奇趣分分彩:广场舞救不了老年人,力量训练才是抗衰正道

乔纳森·沙利文


目前,在全世界范围内,我们都可以看到,杠铃训练正处于蓬勃发展期,这多少要归功于CrossFit的潮流,以及Casey Johnston之类草根健身大V的声音(她的Newsletter名为She's A Beast)。一些大型连锁健身房也在缩减有氧运动项目,来腾出空间摆放更多的举重器材。


这股举重热潮也蔓延到了老年人群体。一个数据是,2015年至2019年间,老年人举重大师赛的参赛人数几乎增长了两倍。


那么,老年人的力量训练到底应该怎么练,才能既有效又安全?


沙利文医生在进入医学院之前曾在海军陆战队服役,但他一直不喜欢那种他称为“有氧运动狂”的锻炼方式,比如开合跳、20英里长跑之类。读博士期间,他从事脑健康研究,开始对举重有了兴趣。


当时,他接触到了教练兼作家马克·里佩托(Mark Rippetoe)那本训练手册《起始力量》(Starting Strength),这本书抨击了当时充斥主流健身房的力量训练器械,提倡使用杠铃进行极简主义的举重训练,强调“回归基础”的训练理念引起了他的共鸣。


奇趣分分彩:广场舞救不了老年人,力量训练才是抗衰正道

《杠铃处方》


沙利文医生于是开发了一套针对老年人的标准训练方法的改良方案,发表在他2016年出版的《杠铃处方》(THE BARBELL PRESCRIPTION)一书中。


这个训练方案的核心只有四个动作


卧推——增强上肢推力;

深蹲——强化腿部和核心;

硬拉——训练全身协调和后链肌群;

过头推举——提升肩部力量和稳定性。


训练原则是相对较高的重量、较低的重复次数,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。这和老年人常做的轻重量、高次数的“保健操”完全不同。因为只有足够的负重,才能实质性地刺激肌肉生长和骨密度增加。


沙利文医生目前在Greysteel健身中心培训约有40名学员,最年长的98岁。会员每月支付500美元,享受每周两次私教课程,以及瑜伽和武术训练。(也提供价格更低的远程指导。)


他的学员中,有人通过举重积累了十年、增长了12磅肌肉;有人为预防遗传疾病;有人在肌肉撕裂后继续坚持;有人靠训练撑过手术恢复;有人把这里当作晚年归属感的来源。


美国运动医学会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两次抗阻训练,其实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美国人达标。大多数老年人要么不运动,要么只做有氧运动。


事实上,我们需要重新定义“老年”。在84岁的硬拉、98岁的坚持面前,衰老不等于衰弱,保持力量,就是保持尊严与独立。


在中国内地的一线城市中,老年人的力量训练正在萌芽,但形式更本土化——上门私教。


有经验的教练上门给老人评估健康状况,在客厅或阳台布置一个简易训练场,结合弹力带、哑铃、水瓶等轻器械,分阶段逐步推进训练强度。200到400元一节课不等,足以承受的价格。


这只是银发健身市场的开端。


国家统计局2024年的数据显示,如今60岁以上人口已达3.1亿人,占总人口22%,这意味着每5个中国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。沙利文《2024年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》乐观预测,2024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达到8万亿元,2025年会攀升至9万亿元。作为银发经济的重要分支,老年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到2030年,预计将突破8000亿元。


过去,大家对老年人生活需求的理解是相当刻板的,不外乎在家种种花、养养鸟,或去广场跳跳舞,生活节奏慢悠悠的。现在,退休金优渥的城市老年人开始追求健康、有活力的生活方式,随着长寿科技和抗衰理念的普及,健身必然成为银发人群的热门选择。


如果你足够细心就能看到,那些在社区广场单杠区演示“倒挂金钩”的高龄矍铄老人,身上往往带着一些传统健身导致的痛点,老年群体的需求正经历从生存到品质化的跨越式进化。


在老年群体中,慢性病患病率高达78.4%,这种对健康的担忧直接转化为运动消费能力的提升。《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》显示,48%的老年人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中等强度锻炼;人均年体育消费从2014年的540元跃升至2020年的1000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11.2%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44.5%的老年健身者有体育健身指导,每周平均有1.45次力量训练课程,这个频次甚至高于成年人的每周1.07次。


奇趣分分彩:广场舞救不了老年人,力量训练才是抗衰正道

王德顺,88岁的中国“老鲜肉”


天猫运动户外数据显示,60岁以上滑雪装备买家数同比激增131%,“银发滑雪团”成为冬季旅游新IP。这些数据都在说明:中国的老年人不仅在运动,而且在追求更专业、更科学的运动方式。


国家体育总局《老年人需要重视力量练习》的官方发声,也让力量训练从民间探索上升为国家倡导。


上海是中国较早进入人口深度老龄化的城市,率先探索出了“长者运动健康之家”模式。2016年,静安区大宁路街道就成立了第一家“嵌入式”(即嵌入社区)长者运动健康之家。据上海体育大学相关专家调研统计,截至目前,上海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已有120家,实现16个区全覆盖。


中国正在构建一个多层次、全覆盖的老年力量训练服务体系。这不仅是商业机会,更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解决方案。


在快速老龄化的中国台湾地区,肌力与体能专家何立安长期致力于推动“重量训练就是抗老化核心策略”的理念。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,他指出,许多身体退化并非来自年龄本身,而是来自长期缺乏压力刺激,让肌肉、骨骼与神经系统缓慢衰弱。


奇趣分分彩:广场舞救不了老年人,力量训练才是抗衰正道

何立安,出生于书香世家,好读书,爱打架,成长时期同时过着运动选手和明星学校资优生的两种人生。自台中一中、台大政治系毕业,多次获得全台搏击项目冠军,大学毕业后攻读体育硕士,随后赴美进修,再获体育硕、博士学位后回台于大学任教,数年间有感于台湾高等教育的诸多限制,于是辞大学教职,开设私塾,成立怪兽肌力及体能训练中心。(来源:油管)


许多人相信,只要规律散步、慢跑或从事轻度运动,就能避免退化。远离静态生活固然必要,但不足以提升身体的能力。真正能让身体功能提升的,是渐进式的压力刺激。运动科学估计,从30岁开始,肌肉量、骨密度与神经传导能力都在慢慢减少,如果没有额外刺激,下降速度会越来越快。


现代人常误以为自己太胖,但何立安的观点是,许多认为自己需要减肥的人,其实是“肌少”。肌肉被视为内分泌器官,会分泌对整体代谢有重要影响的物质。拥有较多肌肉的人,对血糖与代谢疾病的抵抗能力明显较高;相反,肌肉不足的人,即使体重正常,也容易出现代谢异常。


过去常听到“饮食占80%,运动占20%”,但最新观点认为,饮食与运动的重要性应该相当,因为训练会影响身体如何分配与利用营养。


重量训练对老年人尤其重要。只要方法正确,任何年龄开始都有效。许多年长者在训练初期连空杠都无法举起,但经过3个月适当训练,往往能举起接近甚至超过自己体重的重量。


当然,年长者训练也有特殊挑战,包括关节活动度不足、稳定性较差、恢复时间较长等。过去常见的做法是花数个月先拉筋、放松、按摩,但长期缺乏压力刺激只会让退化继续。更有效的做法是从第一天开始,就在安全范围内让长者承受适度重量。专业教练会采用“绕过动作障碍”的方法,让长者在有限的活动度下仍能安全负重。


随着重量逐渐增加,肌肉、骨骼与神经系统开始适应,活动度反而会随之改善,整体训练容量才能逐步提升。只要持续3到5年,肌肉量会达到个人基因允许的最高水平。


重量训练不仅能重建身体功能,也影响生活质量。许多长者一生累积大量资产,却在晚年因体能退化而无法自由行动,任何财富也无法买回身体带来的自由。


何立安曾写下:“灵魂只住在你的身体里。不要等跌倒后才让孩子来证明孝顺;要在还能站起来时自己追生活的乐趣。”身体的力量,是人与世界互动的基础,也是生活意义与快乐的重要来源。能动、能走、能探索世界,这是最真实的自由。


重量训练不仅是提升体能的方式,更是现代社会面对快速老化时能够真正逆转退化、维持独立与生活活力的关键。不论是30岁、60岁,还是90岁,只要愿意开始,身体都会给出正向回应。


希望父母们都能看到这篇文章,让他们知道:散步很好但不够,力量训练不可怕,任何年龄开始都不晚,专业指导是关键。从今天开始,重新认识老年人的运动需求。


数据来源:美国运动医学会,沙利文《2024年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》,《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》,上海体育大学调研

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 跑步有毒跑步有毒 ,作者:跑步有毒

发表评论